“上哪找这样的好机会呀,县里的医生专家到我们家门口来啦!还免费的呢!”地处深山区的宿松县趾凤乡村民们翘首以盼,等待流动医院的到来。 “来了!来了!”当远远瞧见山路转弯处出现一辆白色“流动医院车”时,村民们不由得欢呼雀跃。 村民们等待的是宿松县中医院的医生,他们专程上门为偏远山区村民送医送药,开展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现场进行医疗会诊。 “李叔,你的腰椎恢复得怎么样,还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随队出诊的医生吴秀艳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患者李叔,赶忙询问近况。 从趾凤乡到县城,开车接近1个小时。“流动医生工作站”将这段距离缩短到零,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见到了主治医师。 据介绍,“流动医生工作站”进乡村行动已全覆盖医共体11家乡镇98个建制村,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趾凤乡有1.09万人口,常住居民以6岁以下留守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为主,这两类人群的疾病诊疗相对更专业,不少疾病需要到上级医院治疗。然而,搭乘公交车到县城就诊,一来一去就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农村交通不便阻挡了村民们的就医需求。 据了解:乡村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相对短缺,村卫生室普遍缺乏精密的医疗器械,偏远农村地区交通不便……类似的情况在本县其他村镇都存在。 为进一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医院决定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探索开设“流动医生工作站”,建立了一支“流动”的中医医疗队伍,定期到各乡镇开展巡回诊疗服务,破解了以往义诊不精准、不持续的“短板”。 “流动医生工作站”不同于以往一阵风似的下乡义诊活动,据医院医共体办公室熊翔主任介绍,医院要求各科室、各支部根据自己的技术特色、学科建设、节假日等列出全年工作计划,再由医共体办公室统筹安排。同时还要求基层卫生院协助,对老百姓的健康管理诉求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安排对口医疗专家。 流动医生工作站的运行也为基层医院提升能力创造了条件。按照“缺什么、帮什么,什么弱、扶什么”的原则,制定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宣讲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形式,常态化地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开展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并与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结对子”,实行“1对N”固定师带徒关系,以党建为引领,传帮带为媒介,师带徒为纽带,三力齐发帮助乡村医务人员打牢基础、拓展业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截止目前,“流动医生工作站”累计开展义诊活动20余次,累计服务4800余人次,正在逐步实现专家资源、医疗技术上下联通,切实提高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省、市级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同时也让基层医务人员的各项技能和经验得到了提升。 “目前,医院拟对‘流动医生工作站’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作为长效机制予以固化,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分级负责的责任链条,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变‘百姓跑’为‘医生跑’,确保优质医疗服务重心真正下沉到基层,惠及更多乡村群众。”医院院长石毕华说。(党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