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内二科(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为一位左前降支弥漫性重度狭窄伴重度钙化的急性心梗患者完成“冠脉旋磨术”,并植入支架。该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使心血管内科介入术式更加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也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开启了我院复杂冠心病介入诊疗新征程。 患者郑某,今年84岁,2月4日因“突发胸闷、胸痛1小时”急诊来院,并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随后,心血管内科立即启动导管室,为患者进行急诊PCI手术疏通血管,术中造影见左前降支弥漫性重度狭窄伴严重钙化。若心脏供血得不到及时改善,疼痛无法缓解,心功能还会进行性恶化,情况不容乐观。 考虑郑某年龄大、梗死血管已再通、病变存在严重钙化、支架置入困难等因素,如果在术中直接进行球囊扩张,极有可能造成血管破裂、支架脱载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其生命。为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经充分的病情评估、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决定加强患者抗栓治疗并择期在IVUS(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脉旋磨术”。  冠脉旋磨术,不仅对施术者的手术技巧及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对介入导管室的软硬件条件要求很高,且术中冠状动脉穿孔可引起的并发症较多,此次手术对于心血管内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周后,手术如期开始,IVUS检查显示左前降支360度钙化、最小管腔面积2.88mm²。心内科介入团队利用精湛技术操控旋磨导丝及旋磨头对患者的前降支病变处首先进行“冠脉旋磨术”处理,在面积仅有2.88 mm²的心脏血管里,应用一枚直径1.5毫米的旋磨头以每分钟16万转的速度高速旋磨,将坚如磐石的重度钙化病变一点点磨掉,开辟出一条“隧道”,并植入2枚支架,成功打通了患者的“生命通道”。术后,患者的冠脉血流明显改善,经IVUS复查显示支架贴壁良好、膨胀完全、边缘无夹层,手术成功。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随访效果满意。
据介绍,冠状动脉旋磨术,或称为冠状动脉旋磨成形术(简称旋磨术),是指使用带有超高速旋转的转头将冠脉内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组织碾磨成极细的微粒,从而将阻塞血管腔的斑块消除。主要适用于解剖学上的高危病变,如严重钙化病变、开口病变、球囊无法通过或无法充分扩张的病变和选择性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病变。 冠状动脉内旋磨技术的顺利开展意味着我院内二科将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明显提升了一大步,使我县广大患有严重钙化病变患者有了植入支架的可能,从而避免了开胸搭桥手术的创伤,为广大的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内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