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痛风是“吃出来的病”,大家都认为吃太好了才会得痛风,其实痛风还真不全是吃出来的! 为什么很多人说痛风是“吃”出来的呢?因为在历史上,这个病一般发生在大富大贵的人身上,人们就顺势推测这是大吃大喝的帝王们的专利。所以就称痛风是“王之疾病”或者“帝王病”。 其实,痛风的遗传决定比例高达45-74%!也就是说痛风这个毛病,多半是天生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有4个明确的DNA突变位点和痛风发病相关,分别是葡萄糖转运蛋白9、尿酸转运蛋白1、肾脏钠磷酸盐转运蛋白1和ABCG2,这些酶基因和尿酸生成有关,发生突变后就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基因一旦改变就有可能遗传到子辈。 遗传,既是痛风患病的主要因素,也能决定痛风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手段,精准的选择合适的降尿酸药物了!举个例子,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别嘌醇”的治疗效果,就取决于ABCG2遗传位点的141K突变。促尿酸排泄药物,比如常用的“苯溴马隆”等等,对于尿酸转运蛋白1位点突变的人,就完全没有效果!基因筛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治疗高尿酸血症!不仅如此,基因筛查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种叫做“别嘌醇皮肤超敏反应”的不良反应,看不懂不要紧,你只需要知道,这个反应很厉害,还有可能会致命!基因筛查更厉害,可以避免这个反应! 随着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基因领域的更多发现还会给我们开发出更好的降尿酸药物。 痛风不是急性病,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不管是遗传也好,饮食因素也好,只要出现了高尿酸血症就应该控制尿酸。不管是改变生活方式还是药物治疗,一定要把尿酸管好!不要等到痛风发作,关节内脏损害了,才后知后觉的跑到医院要止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