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共有10名麻风防治工作者获得年度马海德奖。自1990年该奖设立至今,全国已有426名麻风防治工作者获此荣誉。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生于美国,祖籍黎巴嫩。从远渡重洋到中国,到加入中国共产党,再到成为第一个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马海德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将自己的毕生智慧和精力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他说,自己从一名革命的同情者变为一名为人民解放战争奋斗的战士。 
1933年,马海德在欧洲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赴上海考察正在流行的东方热带病。当他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命运随之改变。 1934年秋,马海德有幸结识宋庆龄,在她的鼓励下,马海德参加了外国进步人士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有知名人士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大陆银行大厦内的诊所,一度成为学习联络点之一,宋庆龄还曾将此地安排给中共地下党组织作为联络、开会的地方。 1936年,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熏染的马海德参与撰写并公开发表《上海镀铬业工人之卫生研究》。同一年,他从上海出发到西安,最终抵达陕北,同行的另一人就是后来撰写《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在陕北,马海德发挥其医学特长,背着医疗卫生包救死扶伤,还作为保卫中国同盟驻延安的代表,负责向宋庆龄提供当地医疗物资的需求报告,并参与物资接收和分配工作。 1937年,马海德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一年,他将自己的名字乔治·海德姆改为中文名“马海德”。自此,马海德始终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脚步。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1950年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投身于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开拓和建设中。 
马海德致力于全国范围内的性病和麻风病防治和研究,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得知中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有不少人患有麻风病时,他长途跋涉,到山寨、草原宣传防治知识,经他之手治愈数以万计患者。在普查疾病时,他亲自示范,让身边的医务人员从他的手臂上先抽血,消除群众的疑虑。 在国际交往中,马海德从个人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出发,生动介绍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建设》杂志英文版上,马海德曾撰写《美国出生,中国成长》《在中国的新生活,重访美国》等文章,向世界介绍真实的中国。 晚年身患癌症的马海德依然坚持日常坐诊,把服务患者放在第一位。1988年10月,他在京去世。这年5月,他还在家中召开研究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会议,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参加会议。 “秉博爱之心,施精湛之术,辨证有方,活人无算。国初首入华籍,更殚厥心,遍驰其迹,倾力于防治麻风之鸿业,泽被杏林。”《百位共产党人百篇小传》如是评价马海德。 |